物理学上把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振动称为噪声。从环保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称为噪声。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噪声污染就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噪声污染有以下三个特点:
1)噪声污染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剂量过高或过低时,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2)噪声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即一个噪声源不会影响很大的区域,环境噪声源常是分散的;
3)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不会残存在环境中,噪声停止污染立即消失。
噪声的影响和空气检测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听力。听力损伤的程度与噪声强度和在噪声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85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到50%。
2)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医生为病人听诊时,在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诊的准确率仅80%。如噪声达到100~120分贝时,几乎每个人都会从睡眠状态中醒过来。
3)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主要表现在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孕妇流产率高、女性月经失调等。
4)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头痛、耳鸣、多梦、失眠、记忆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
5)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有人做过调查,在噪声环境中,儿童的智力发育比在安静环境中低20%。